学习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新思想 > 学习理论

唯物史观推动中国史学科学化与现代化转向

发布日期:2021-07-10    作者:     来源:     

播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史学实现科学化与现代化转向中的重要推动作用提供了根本遵循。

唯物史观的独特品格。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给予中国史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向以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正确的导向作用。可以说,自从唯物史观参与乃至引导中国史学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国史学就从传统形态转向了现代形态。

为中国史学的科学化转向奠定正确的价值原则。在人类知识谱系中,发端较早同时又具有奠基意义的学问,非史学莫属。在传统中国,史学历来是一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学问,发挥着探究天道与人事、考察历史演变历程、寻找历史发展规律的重要功能。然而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伴随着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史学开始了自己的曲折探索、百转千回的发展历程。尤其是伴随着西方坚船利炮而来的科学主义,一度压倒了中国史学传统中“铁肩担道义”的历史责任感,代之以对中国历史的所谓纯客观的研究,强调史学应当借鉴自然科学的方法,倡导绝对客观的史学,反对史学承担为现实服务的历史责任。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给中国史学送来了能够接续传统史学精华、观照时代重大问题、照亮民族伟大前途的科学曙光——唯物史观。与中国传统史学相通的是,唯物史观向来关注人类历史的宏观走向、关注当代人类的最终依归。这是唯物史观能够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而具备科学性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国人愿意接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原因之一。在中国史学的探索和整合中,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新中国的史学研究确立了正确的价值指针和科学的方法路径。史学家们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中国古代史进行通史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树立了科学严谨的学风,确立了正确的学术导向。

为中国史学的现代化转向提供行动指南。中国古代有着独特而悠久的史学传统,在历代史官的记载和书写中,在经史学者的论述和思考中,历史真实、历史文本和史学价值成为代代学人的学问谱系。中国的历史学人既可以是历史文本的研读书写者,也可以是创造历史的为官执政者,由此形成了中国史学与社会存在有机互动的典型特征。

然而在近代以后,中国历史学人因应民族危机而开始探索新路,从而开启了中国史学重塑自身、走向现代化的阶段。其中,各种有政治诉求的知识分子纷纷走出注经注史的书斋,探索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推动政治变革的话语,各种学社对公共政治空间的营造,以严复译介和陈独秀办刊为代表的政治话语引领,直至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政治活动,最终以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为高潮,近代以来一代代知识分子探寻历史规律、拯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复兴的努力获得了“从被动转为主动”的崭新起点。

这一起点促使中国史学迎来了从史以载道、以史证道的传统形态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现代形态的飞跃。相应地,中国史学也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深层推动下摆脱了“文明蒙尘”的历史阴影,开拓出唯物史观与中国史学、历史研究与民族复兴、史学进步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40多年过程中,中国史学依据唯物史观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理论和世界历史的宏阔视野,不仅促成了史料的不断发掘和文献的大规模整理,而且采用了微观史学、实证史学、比较史学等一系列新的史学方法,不仅产生了历史分期等新的历史学观点,而且逐渐形成了中国史学学派,不仅实现了历史学研究在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等时代重大问题上的出场与发声,而且以其自主性研究丰富了世界历史的知识体系,为世界历史知识体系的发展贡献了中国史学的智慧和方案。不难看出,尽管过程漫长、道路曲折,但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中国史学的面貌迎来了从历史到现实、从中国到世界、向着现代化迈进的新形态。

推动中国史学从传统到现代的革命性变革。中国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有着极为丰富的史学遗产和极其厚重的史学传统。从整体而言,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史学,偏重于历史著述层面的史料编纂和历史精神层面的撰史研史。但是在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日渐加深,迫使中国史学承担起反映时代精神和应对社会危机的历史重任。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过程中,也深刻改变了中国史学承担社会责任、赓续时代精神的方式。这表现为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影响和推动下,中国史学从传统走向现代,开始了革命性变革的百年历程。中国史学在唯物史观的人民史观、群众史观指引下,抛弃了中国传统史学流行的神权史观、天命史观、循环史观等观念,自觉地将史学的历史使命与民族的前途命运相关联,从而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这其中既有关涉中国革命性质和社会性质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也有涉及中国革命的任务和前途的历史研究;既有关于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汉民族形成问题等“五朵金花”问题的历史讨论,也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史家的系列重要著作。当然,中国史学对传统史学的改造遵循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原则,从唯物史观所确立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这一科学观点出发,对人类社会的复杂历史和中国社会的丰富历史进行多角度和深层次研究。只有如此,中国传统史学才能在新时代的历史研究中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新时代的中国史学才能将中国传统史学的精华发扬光大。

新时代的中国史学,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地位,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寻找自己的历史使命,要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中践行自己的历史担当。新时代的中国史学传承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秉持着“一定能够产生理论、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抱负和自信,就一定能够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中实现历史学的荣光与复兴。

上一篇: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经济学研究

下一篇:中国道路的政治经济学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