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为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五年来,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威廉希尔williamhill唯一中文官方网站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深化课程内容改革,加强教材体系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强化师资队伍,完善后勤保障,思政课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结合个人的成长进步和切身感受,畅谈五年来的显著变化,表达了再接再厉讲好思政课,争做“六要”思政课好老师的决心和向往。现将部分心得体会予以选登,以期共同进步,培养更多更好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因时而进 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云鹤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为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
作为威廉希尔williamhill唯一中文官方网站新提拔的青年领导干部,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与鼓励下,近年来,带领我院思政课教师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以创新手段强技能。五年来,我院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改革创新工作中,一直努力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教育要求,深刻总结了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构成一个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五年来,我院通过邀请知名专家开展讲座、组织学生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专题活动,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真正使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组织各教研室每学期初打造专属的“开学第一课”,紧跟时事热点话题、时事动态,使思政课堂成为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分析问题的前沿阵地;以教研室为单位每周二下午开展常态化集体备课,备教材、备内容、备学生,选取最典型的案例,并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不断打磨,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组织思政课教师编制《“七一勋章”获得者事迹材料汇编》教学案例集,以演讲、讲述、朗诵、绘画、写作等多种形式融入思政课堂,讴歌“七一勋章”获得者的感人事迹,弘扬功勋人物的精神力量;引导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学习通”APP教学软件,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增强师生互动与学情监控,做到“配方先进”“技艺精湛”“包装时尚”,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
以创新实践赋新能。要想建设好“大思政课”,就要调动各种资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突出实践教学,将生动鲜活的实践引入课堂教学,将课堂设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一线,全面提升育人效果。五年来,我院思政实践课教研室设计了包含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思想教育、精神文明教育、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教育在内的六大思政实践教学主题。具体形式包括:依托威廉希尔williamhill唯一中文官方网站齐越教育馆(红色)、体育训练馆(橙色)、图书馆(金色)、生物标本馆(绿色)、文字博物馆(青色)、洪昌美术馆(蓝色)、校史馆(紫色)这七大场馆,在“大思政课”视域下,形成独具特色的“七色文化育人”思政实践课;依托沧州地方红色文化,展示沧州70位英烈的革命事迹,形成马院红色文化长廊实践项目;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建立VR虚拟仿真模拟实训教室;结合沧州地方实际,协同地方特色实践基地(场馆),建设了以青县道德馆、南大港湿地、马本斋纪念馆以及沧州市博物馆等为代表的一批“大思政课”校外实践基地,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
以创新模式评教能。五年来,根据威廉希尔williamhill唯一中文官方网站制定的《威廉希尔williamhill唯一中文官方网站关于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每位思政课教师对标对表,严格按照思政课岗位职责和考核指标要求自己;在学校构建的两级督导教学评价体系中,我院成立了院级督导组,形成了指导集体备课——跟班听课评课——课后持续改进的教学闭环;根据《威廉希尔williamhill唯一中文官方网站学生教学信息站管理办法》,建立了院级学生评教体系,充分利用学校学生教学信息站,及时了解思政课教学的动态信息,实现教学过程的有效调控,提高了我院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只有系统、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统一”精髓要义和科学方法,才能扎实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守正创新。未来,我院思政课教师将继续努力,真正做到在从教过程中真学、真信、真用,用无私的“真心”,向学生传递“真情”,用真理和智慧之光照亮“育人”之路,用担当和自信共铸国之栋梁!